《天津教育报》、学习强国等媒体报道永利官网特色育人模式

来源: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作者:张孟凯  编辑:张孟凯  发布时间: 2025-01-09 浏览数:

1月6日,《天津教育报》报道永利官网服务教育强国建设打造特色育人模式。学校着力构建意识、知识、能力、体验“四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推动构建以“专创融合”为基础、“思创融合”为特色的育人模式。积极推动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现已初步建立“全要素、开放式、便利化、共享型”的创新创业服务生态,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天商样本”。同期,学习强国、《天津教育报》头条号也进行了转载报道。

报道原文如下:

探索创新创业教育“天商样本”

——永利集团3044官网欢迎您服务教育强国建设打造特色育人模式

本报记者 彭未风 通讯员 张文辉

过去五年,永利集团3044官网欢迎您依托国家级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等一系列平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在乡野田间、生产一线,大批的天商学子发挥专业所长,利用所学“组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创业实践接续传承,硕果累累。

学校着力构建意识、知识、能力、体验“四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推动构建以“专创融合”为基础、“思创融合”为特色的育人模式。积极推动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现已初步建立“全要素、开放式、便利化、共享型”的创新创业服务生态,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天商样本”。

学校注重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互动融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图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在食品与药品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展发酵实验。

营造浓厚氛围,培养创新创业意识

学校依商而建,因商而兴,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深深镌刻下“商”的烙印。创新创业始终是人才培养的鲜明底色,商工融合、复合培养,构建新商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依托获批的6项教育部新工科、新文科研究项目以及150余项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使商科教育新思维、新理论、新技术、新素养充分融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天津市重点发展需求,整合全校学科优势和研究资源,打造商科特色鲜明、多学科交叉实践育人环境,助推跨学科、跨专业人才培养,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激发创新创业活力,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加强对微渡创业联盟、公益创新创业协会等10余个学生创新创业社团教育和引导,强化组织保障。加强合作交流,加强宣传,加强载体建设,开展创新创业大讲堂、知名企业进校园等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活动200余次,万余人次学生参加,涵育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企业家精神。

完善培养体系,普及创新创业知识

近五年,围绕创新创业教育,学校获批市级、校级教改项目70余项,18支团队被评为天津市教学团队,20名教师入选教育部及天津市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强化教育教学资源支持培养模式改革,实施“产学研践行计划”,培养“双师双能型”导师队伍,发挥学科专业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借助网络教育平台,实现课程、竞赛、项目等创新创业线上资源的开放共享。完善以培养效果为导向的质量标准,构建机制,保障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

学科之间深度融合,以商工结合为核心,组建30余个特色学科群或创新研究中心,建设4门慕课,使学生100%接受创业普及教育。专业双创交叉融合,开设一批具有新商科特色的全校必修或选修课程,将新商科理论与创新创业知识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第一二课堂互动融合,基于20余个实验教学中心、30余个学生社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持续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实现第一、第二课堂协同育人;校企双向协同融合,依托国家级众创空间,培育创业团队,孵化创业项目,引入企业、产业项目,让学生沉浸式体验商业实战,培养职业素养。

加强实践锻炼,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学校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加强对各项重要赛事中涌现出的优秀创新创业项目的后续跟踪支持,推动政府、企业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合作对接,推动一批优质项目孵化落地。汇聚优势资源实施“优创计划”和“助跑计划”,进行创新创业项目的挖掘和一对一打磨,学校获得高水平学科竞赛国家级奖项161项,省部级奖项1497项,其中荣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全国先进集体奖,并斩获国赛1金3银18铜。

学校人才培育效果显著,孵化了鲜控科技等50余个具有可持续经营能力的创业团队,产值突破10亿元;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创业先锋,黄俊科扎根西部大地用黑枸杞带动乡亲致富,李富民用电商之桨划动脱贫攻坚之船,王美钧用科技创新解决果蔬农产品保鲜问题,一批又一批的天商学子正在用浓浓的家国情怀践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事业。

主动对接社会需求,搭建多个服务天津经济发展的能力提升平台。承办“天开杯”创聚津门全国大学生智能科技创新创业挑战赛,培养学生解决产业发展问题的能力。举办天津市乡村振兴创新创意创业大赛,引导大学生将创新创业项目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结合,提升学生解决经济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

对接多元资源,强化创新创业体验

从“教学与科研整合”“学习与实践结合”“研究与创新融合”三个维度,协同构建开放共享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对“大创计划”实践平台与学科竞赛活动平台进行规划整合,将学科竞赛、专业课程、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志愿活动、社会调查等与创新创业实践融会贯通,夯实实践基础。

依托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天商微渡”为创业团队提供“一揽子”创新创业服务。拓展实践渠道,与288家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与英特尔公司、美的集团等10家国内外知名公司共建创新实验室;与天津哪吒·设计小镇产业园、灵犀汇等6家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全面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实践。

探索“双创+X”多元发展模式,赋予创新创业更多社会和经济价值。搭建大学生创新成果和人才集聚的平台,营造“城校共生”的创新创业生态。依托商务部老字号协同创新中心(全国共11家,永利集团3044官网欢迎您是其中理论研究方向的中心),立足商科特色,学校与100余家老字号建立合作握手通道,成立30个产学研基地,签订横向课题20余项,助力擦亮“金字招牌”。举办资源对接会及成果展示活动,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

典型案例

“天商微渡”引领学生“建功立业”

2024年12月,微渡众创空间孵化的“伍创电商”公司董事长李富民接受天津广播《观点访问》节目采访。李富民大一大二时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创业实践活动,大三创办校园团购网站,从此走上创业之路,并因成立公司时5位合伙人均为天商毕业生而为企业命名“伍创”。

“天商微渡”为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天津市高校众创空间“乡村振兴类”协同培育中心、天津市首批红色研学基地,连续八年被授予天津市A级(优秀)高校众创空间。“天商微渡”众创空间2个孵化项目获批市级拔尖项目,7个项目获得融资,6个项目估值超过1000万元,2个项目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天津市雏鹰企业,9个企业成为天津OTC高校板挂牌上市企业,获得有效知识产权百余项。

思创融合,开展“思创同行”实践。包括四大特色主题板块:在“党建引领”板块,将中共党史按照创业逻辑进行梳理,引导学生在传承红色基因中感受“创业”的真谛;在“赋能老字号”板块,传承和弘扬老字号企业的商业智慧和文化底蕴,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量;在“乡村振兴”板块,深入挖掘具有高成长价值的优秀乡村振兴类项目,积极创造条件,推动项目落地,助力当地发展;在“创业榜样”板块,强化优秀校友的典型示范作用,鼓励在校生积极进行创新创业探索。

对接需求,强化“保姆式”机制。结合学校学科专业特色优势,深入实施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开展创新创业体验周、文化展等搭建汇聚创新思维、磨砺创业能力的交流平台。推行“1V1导师坐诊”制,为每个入驻团队配备“商务秘书”,积极融合校内外资源,全面提高项目孵化质量。

为老字号守正创新赋能

2024年6月15日,在学校承办的商务部首届老字号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启动永利集团3044官网欢迎您老字号协同创新联盟,充分发挥老字号协同创新中心平台作用,秉承开放、专业、共享的建设理念,推动政、产、教、研融合创新与协同创新,更好服务于老字号企业守正创新和高质量发展。

2023年,学校获批商务部首批老字号协同创新中心,成为推进“三新”“三量”工作,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体现。学校充分发挥学科优势、集聚学校资源、汇聚社会力量,开展理论研究和资政建言,已初步形成走进老字号、喜爱老字号、研究老字号、赋能老字号的良好氛围,得到了政府部门和老字号企业的广泛认同,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为政府“献智”。受商务部委托编写老字号系列丛书《匠心百年传》,已完成初稿;形成并提交《传承和创新双轮驱动老字号高质量发展》报告等成果。完成《关于首届老字号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情况报告》,并向社会发布。承办商务部首批老字号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交流会、首届老字号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不断扩大老字号文化影响力。

为企业“赋能”。校党政主要领导带队走访、对接中华老字号企业,签署多项战略合作协议;牵头成立老字号协同创新联盟,全方位赋能老字号企业发展;与百余家老字号企业建立全面合作握手通道,成立多个产学研基地;选派专家学者担任天津长芦海晶集团有限公司、天津桂发祥十八街麻花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老字号企业外部董事。

为社会“化人”。积极营造育人氛围,举办“老字号传承人大讲堂”报告会、大学生“三下乡”老字号专项实践展览,设置“擦亮金字招牌 讲好品牌故事”主题展区,近万名师生参与。

数见成就

校长说

永利集团3044官网欢迎您党委副书记、校长陈冠益: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加强教育强国建设、深化高校教育综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永利集团3044官网欢迎您“依商而建,因商而兴”,以商科为特色,坚持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深厚商学素养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持续发挥冷链物流、现代服务业、冷链能源系统等特色学科群的优势,以高水平学科建设引领学校内涵发展,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教学为根本,建立“意识、知识、能力、体验”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专业教育与实践教育融通。以人才培养为目标,学校以商务部老字号协同创新中心及一批省部级平台为重点依托,聚焦国家和社会需求,推动产教融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切实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